精彩文理人
官网首页 > 精彩文理人 > 正文

省级教学名师杨晓慧

发布时间:2016-12-05    来源:西安文理学院     点击数:

杨晓慧,教授,硕士,现任我校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。年近五十的她,却始终保持着犹如青年人的充沛精力。平易的神态,条理清楚的普通话,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。提及省级教学名师的话题,她谦逊地笑了笑,表示这也没有什么,因为一切来得比较自然。“不求而至,不为而成”是杨晓慧老师执教多年所追求的境界,这也是她获选省级教学名师的真实写照。

“我工作的那一年刚好有了第一个教师节”,杨晓慧老师站上三尺讲台已经整整30年了。

她依然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父亲订的《文汇报》,最迷恋报纸副刊刊登的杂文。上初中时,她已经读懂了卢新华等重磅级作家的文章。每天放学,她都要去新华书店门口排队,买一角多钱一本的《三国演义》连环画,兄妹几个分次轮流排队硬是集齐了所有的画本。

杨晓慧从高中开始就当学生会主席,是校园里风风火火的热心人。也正因为如此,当时她的高中数学老师建议她报公路技术学院,说她俨然就是一个女厂长。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,她养成了自立自主的性格,“从小我母亲就对我说,天阴了要懂得自己主动去加一件衣服。因此我自己在这样的教导下也越来越独立了,甚至有什么好事也不给她说,都是她从广播里面听到的”。经过不懈的努力,杨晓慧考入陕西师范大学,而且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三人之一,同班最大的同学要比她大六七岁。虽然年龄小,但是她却是颇有“资历”的学生干部。杨晓慧考大学时选择了化学专业,“当时脑子里崇拜的都是钱三强、钱伟长、竺可桢之类的科学家,不像现在年轻人喜欢各种明星”。心怀远大理想的她没有就此停下奋斗的脚步,早早就为报考研究生做准备。考研那年,恰逢房喻教授从英国回来,杨晓慧幸运地成为了房喻教授的第一批研究生。

予人一杯,自有一桶,杨晓慧一直很重视强化自己的这“一桶水”。多年来,无论是忙着给学生上课,还是行政事务缠身,她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。学院的辅导员张亚环说,平时我们有事找杨院长,如果她不在办公室,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。

杨晓慧老师曾经说过,“我要带好这个学院,自己先要做到优秀。”事实也是如此,学院的老师对她都很叹服:“杨院长各方面都很优秀了,她安排学院的各项工作,大家不仅积极配合,还都以她为标杆,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”。

在她的倡议下,学院每年都召开博士论坛。“因为我们学院的教师80%都是博士毕业,教师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,毕竟这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,而是要尽可能地充分整合资源,形成团队力量”,副院长丁迪安说,“杨院长积极为教师搭建这一交流平台,每一期选一个主题,指定一两位博士交流自己的学术研究课题。同时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博士论坛,可以提出问题,教师现场答疑解惑,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。每次论坛结束后都要形成严谨的研究报告,作为资料供师生查阅”。

多年来,杨晓慧老师主持或承担省、市及学校的教学科研课题二十余项,在实践教学改革、课程建设及分析试剂的研制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。她近年来发表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论文20余篇,先后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三等奖、二等奖,陕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。她荣膺西安市科协先进个人、校级理科专业课“教学标兵”,还多次被评为“优秀教师”、“优秀党员”、“优秀教育工作者”及个人年终考核优秀。去年,杨晓慧老师被中共陕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“三秦人才津贴”获得者,以表彰她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中的突出贡献。

别人都说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然而在杨晓慧老师的眼里却是“慢近则退”。前不久,她带领着教学团队开始申报国家级应用化学综合改革试点,如果成功,这将是她和她的团队的又一个新的起点。

在杨晓慧老师的带领下,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教风、学风。学院已经连续7年在全校目标考核中获得优秀。这一考核包含很多指标体系,是实实在在工作成绩的综合体现。

作为一院之长,杨晓慧老师始终坚持“拿数字说话,拿硬指标说话”的实干精神。近几年,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在质量工程方面成果卓著,现在已经有2位省级教学名师、2位校级教学名师和3门省级精品课。应用化学专业,是省级特色建设专业,也是我校首个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项目,而且有望跻身国家级质量工程行列。

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当中,有多个项目都是学校零的突破。这其中有学校的第一个省级的示范中心,有学校的第一门省级精品课仪器分析,也还有学校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。

韩敏是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0届毕业生,毕业后留校任教,她当年上学时就是杨晓慧老师的学生。“别的领导都带4节课,可她却每周要带8节课。她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课上都必须亲自动手去连接实验仪器,完成实验”,韩敏坦言,“所以我们的学生在省级实验技能大赛中,每年都能取得一、二等奖的优异成绩”。

杨晓慧老师喜欢和学生交朋友,她的随和也是出了名的,学生可以直接到办公室找她谈心。平日里她更是和老师们一起吃盒饭,一起加班。正是有了她这股凝聚人心的无形力量,师生们都充满了工作热情和干劲。

杨晓慧老师的爱人韩权也是学校的领导、教授,由于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缠身,两人平时都很忙。在化工学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,“两个人肥了文理学院的田,荒了自己家的自留地。”韩权老师说,家里的厨房越来越好,做饭却越来越少了。对此,杨晓慧老师也很认同,她也尽力做好家里应该做的事情。尽管如此,也难免有顾及不周的时候,儿子几乎从小到大都是自主学习的,“我陪过他两晚上学习,去学校送过一次伞”,这就是杨晓慧老师对于孩子这些年来学习指导上给予的所有帮助。

孩子当年中考时离理想的重点学校差了几分,杨晓慧老师当时是可以托关系找人的,但是儿子拒绝了,说即使上个普通中学也不愿做别人眼中的“高价生”,这让本就不愿意去求人的她释然了,母子俩“想到了一块儿”。所幸儿子最终不仅如愿考上了大学,而且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,现在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。凭着潜移默化的示范引导,杨晓慧不仅教会了儿子怎么学习,更教会了他如何做人。

尽管不愿帮自己的孩子去求人,但是杨晓慧老师帮助学院教师和学生却是不遗余力的。去年她请自己的导师房喻教授来作报告,让学生得以聆听到国家级名师的教诲。在学院承办全国的化学研讨会时,她动用自己的关系请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项目的负责人、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、陕西省化学学会的会长、西北大学副校长等重量级的人物前来研讨交流,提升了办会层次、大大开阔了师生眼界、受到同行的好评。还有一次,知名专家侯秀峰来西安开会,杨晓慧老师得知此事,立即赶去把人“截”到文理学院来给师生作了一场报告,很多年轻教师从那场报告中学会了该如何申报国家级的项目。

杨晓慧老师给了学生很多的人文关怀,学生的工作、考研、就业等等,她都给了很多帮助。“除了教会学生知识,更多的想教会他们做人。有的老师说‘学生就是上帝’,我觉得学生就是学生,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,我有时候批评学生特别严厉,但是后来和我交往最多的都是当时被我批得很凶的学生”。

作为行政事务繁忙的一院之长,杨晓慧老师现在最怕的就是自己的教学成了副业。如今,她还在带领学院的教学质量监督小组坚持每天早晨的课前巡查,还在不断督促年轻教师申报大的品牌项目,还在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学术项目挑战国家级的比赛,为师生尽可能地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空间。

看她仿佛有着使不完的能量,我不禁问:“你哪来这么多使不完的劲啊?”她笑了起来,“那你看我身宽体胖嘛”!

关闭